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讯 11月20日,由光明日报社、中国人民大学和黄山市委、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“文化徽州高峰对话”在安徽黄山举行,主题为“乡贤、乡土、乡愁——乡村文化振兴的徽州探索”。光明日报社副总编李春林、黄山市市委书记任泽锋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、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兼社长郭强分别致辞。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受邀参与“乡贤对乡村文化的启示”主题对话并作主旨发言。

胡彬彬教授以徽州竹编为切入,幽默生动地解读了传统徽州百姓的多美多善及其对生产生活的热爱,解释了明清以降徽商何以遍布天下的缘由。他指出,徽商之所以能名扬天下靠“无欺”两字。这样的传统美德一直存留在徽州传统文化的内核之中,并独树一帜。徽州的传统文化,除了包涵儒家“家国天下”思想外,也要求人们遵循“仁义礼智信”来为人处世。“无欺”既是诚信的为人之道,亦是经商的智慧之本。

他进一步强调,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贤,这个阶层在乡村社会中实践儒家的“进亦忧,退亦忧”的理念,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,维系着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秩序。他认为,传统中国的乡贤主要源自于家族的教化、学校的教化、乡约的教化和解纷的教化等。要振兴当代中国的乡村文化,我们需要重建乡贤文化,在当今农村社会中呼唤新乡贤。“新乡贤”既是在延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,也是在新时代中践行新的价值观。

参加会议的还有黄山市政协主席毕无非,市委副书记周勇,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刘孝华,安徽省政府参事、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,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、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等专家领导。